“这不是垃圾填埋之处,而是我国四万勇士的长眠之地,你们怎能无动于衷?”一位泪流满面、步履艰难的老大爷悲愤地呼喊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缅甸政府为发展,在密之那等地开展建设。开发进程中,他们注意到了这块面积适中的区域,计划用作建筑用地。
此地乃中国远征军四万英灵长眠之所,今遭轻视对待。缅甸视之平常,却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。
缅甸认为此事乃其内政,不容中国置喙。此言激起我国广泛议论,险些造成外交风波。这块土地究竟隐藏何秘密?
我国将士与英美联军并肩入缅抗日,为缅甸独立付出巨大牺牲,却未获应有尊重。英美联军陵园受缅甸人敬重,而我国将士之贡献,何以遭区别对待?
更令人愤慨的是,他们竟保留侵略者的纪念碑,却唯独觊觎我们的烈士陵园用地,此举实在让人难以理解。
我们这批战士究竟为何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此地,并最终选择留下,无法返回故乡呢?
【民族气节不可丢】
众所周知,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于亚欧大陆,却迅速波及全球,几乎将所有国家都牵涉其中。
自1931年起,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三省,犯下严重罪行。由此,我国展开了长达14年的抗日救亡斗争,誓要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。
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,我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。因军力与装备远逊日本,五年间屡战屡败。直至台儿庄战役,我国威名大振,士气高昂。
对于我国人来说,抗日战争确实是一场发生在本土的、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全面抗争,它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与力量,共同抵御外敌入侵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,日本侵占我国后仍不满足,自1939年起,不仅在我国实施残酷杀戮,还对韩国、朝鲜、越南、缅甸等国采取了行动。
这些国家的人民与我们中国人相似,都竭力保卫自身领土,然而结局显而易见,因技术装备落后、军事力量薄弱,他们也遭遇了残酷的屠杀。
事态原本依日本人的计划顺利推进,然而,因其野心膨胀过度,局势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。
1941年,日本蓄谋袭击珍珠港,该港为美国重要军事基地,攻击它无疑是对美霸权的直接挑战,此意图显而易见。
然而,日本意在挑战美国权威,缘由在于美国一战中坐享其成,通过贩卖军火大获其利,此举令日本深感不满。
此外,日本自认为其军事力量超越美国,对自身的军事实力抱有高度自信。
因此策划了这场战争,日本初衷仅是挑战美国、彰显国威,未料引发美国强烈反击,即广岛、长崎原子弹轰炸,此事对日本人的影响至今深刻。
此外,这次教训深刻且不足,事后美国亦加入反日联盟,与我国等诸国并肩,共同抗击日本,发起了反日自卫战。
除珍珠港战役外,日本为加速侵华并尽快结束战争,计划入侵缅甸,旨在切断所有支援中国的补给线路。
此外,控制缅甸后,可将其作为据点,进一步觊觎我国云南等区域,意图在我国腹地开辟战争的新态势。
1942年,我国进军缅甸,与英美同盟军并肩作战,共同抵御日寇侵略,誓死保卫缅甸领土安全。
尽管当时我国深陷苦难,自1937年起,日本人肆意践踏我国,面对装备悬殊,我国人民仍坚定决心,誓与日军抗争到底。
1942年,日本企图速战速决于中华战场,对我军发起猛烈反攻,导致华东、华中地区接连沦陷,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。
正当此时,英美盟军提出了反攻的请求。尽管国民党军队处境危急,节节败退,但我们仍毅然决定响应缅甸的呼唤。
我国人民明白此战非打不可,既为缅甸也为边境安全。即便当时环境艰难,我国将士仍义无反顾地踏上战场。
1942年3月12日,缅甸公路上涌现一支庞大队伍,宛如灰色长龙,在远征路上奔腾。他们自此得名中国远征军,名声响彻云霄。
他们此行旨在坚决守卫国门。此战犹如抗美援朝,彰显了国威,振奋了我中华民族的士气。
然而,尽管英美联军自诩精锐,其现状却极为窘迫。同时,日本在我国深陷战事泥潭,每场战斗均进行得异常艰难。
那些自诩精锐的美英部队,实则脆弱不堪。自太平洋战争爆发,美军在东南亚战场上本已势如破竹。若非情势危急,美军亦不会诉诸原子弹。
日本先突袭美国珍珠港,随后迅速在菲律宾登陆,接着猛攻柔佛海峡,进军马来半岛。吉隆坡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接连沦陷,就连我国的香港也未能幸免。
此刻,美军动向如何?7万士兵已投降;英军呢?8万人正举白旗。就连美军统帅麦克阿瑟,也已逃至澳大利亚避难。
这些所谓的精锐部队竟如此脆弱,日本在我国困难重重,至此却势如破竹,实属荒谬。接下来,这些国家该如何应对?难道要任由日本肆意妄为吗?
【区别对待令人心寒】
日本的行为激怒了周边国家。因缅甸当时是英殖民地,我国联合美国成立中英美联盟,并号召其他邻国共同对抗日本。
这些国家响应呼吁,决定共同抵抗日军。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投下原子弹,同时,“联合国军”在缅甸战场也成功发起有力反击。
为了这场辉煌的反击战,我国铸就了人类史上的又一奇迹——滇缅公路,展现了非凡的建设能力与决心。
这条公路修建历尽艰辛,战争中屡遭敌破坏,我们边抢修边战斗,代价巨大,因它是赢得战争的关键之路。
即便代价高昂,也务必坚守。为护卫此公路,中英结盟共守,尽管过程中变数重重,但其重要性不可小觑。
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,均倚重此公路快速集结,大幅降低战争阻力。尽管战事极为艰巨,但仍振奋了各国的士气。
战后,英美联军撤出缅甸,战场亟需清理。为纪念为缅甸作出巨大贡献的将士,缅甸民众自发为他们树立纪念碑,撰写传记。
我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协商,决定让四万英灵长眠于缅甸异乡,尽管许多将士未能拥有墓碑,但这仍是一份值得铭记的念想。
对我国战士而言,他们坚信埋骨无需故乡土,处处皆可为青山。正因此信念,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陌生之地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缅甸政府以经济发展为由,拆除了十余座远征军陵园,并将遗骸挖出,弃置荒野。
缅甸的一些华人于心不忍却无能为力,只能暗中埋葬将士遗骨,即便如此,仍有部分遗骸下落不明。
现今,新房拔地而起于陵园之上,远征军英灵的遗骨却惨遭世人无情踩踏,令人痛心。
这些将士本就受尽委屈,缅甸政府此举无疑是雪上加霜,不仅是对我国阵亡将士的轻视,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极大侮辱。
这种行为如同过河拆桥,令人心寒。英美盟军陵园安然无恙,日寇所立纪念碑亦存,唯独对我国如此,引发我国强烈不满。
这种背弃恩情的举动,理应遭到全球民众的谴责。
【欺软怕硬】
缅甸对中国看似不公,实则根源在于国力与影响力。八九十年代,我国实力远逊于英美,甚至不及近邻日本,故有此感。
八十年代,我国初启经济发展,百业待举,改革开放方兴未艾,因此常被缅甸等小国轻视。
因此,我国提议重建烈士陵园时,遭缅甸政府坚决反对。他们以经济发展为由,不顾我方将士遗骸,直接在原陵园基础上为新城发展铺设道路。
讽刺的是,缅甸当时竟完好保存着曾欺压他们的日本招魂纪念碑,且英美盟军陵园有专人打扫,却无法容纳为其浴血奋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。
利益至上导致是非不分。鉴于我国国力提升及国际影响力,若提出重建烈士陵园,他们应不会拒绝,更不会肆意欺辱我们。
缅甸政府行径之后,政府要求遭忽视。为表强烈不满及对我将士的尊重,我们已采取相应立场。
当前,众多国人自发前往缅甸搜寻远征军遗骸,整理后或就地安葬,或待寻获亲人后运回国内,让英灵得以与家人团聚。
调查显示,缅甸土地上安息着近十万我国国军将士的英灵,因诸多因素,他们未能归回祖国怀抱。
部分爱国华侨遍访缅甸各地,发现这些将士的陵园主要坐落于缅甸的八莫、同古、密支那等区域。
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们的战士定能获妥善安置,重获他们应有的尊严。
【结语】
尊严源自个人内在,非他人赋予。依赖他人施舍的尊严难以持久,且易遭轻视践踏。真正的尊严,是个人独有的宝贵品质。
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行径不可原谅。远征军曾万里赴戎机,只为捍卫其免受外敌侵扰,守护其尊严不被践踏。
现今尚无安息之所,我们对此行为极为愤慨。我们坚信,唯有国家强盛,方能与之谈及尊严之事。
在与各国交往中,我们深刻认识到,友谊与敌对皆非永恒,唯有尊严是通过自身努力赢得的。
民族之尊严即国之尊严。民族需具备气节,国家则需拥有灵魂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Powered by 3d准确算出下期和值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